ucore step by step
tutorial
tutorial
  • 欢迎来到ucore step-by-step的世界
  • lab0: 预备起
    • 溯源: ucore的历史
    • 概览: 指导书的结构
    • 开搞: 实验环境搭建
  • lab0.5: 比麻雀更小的麻雀(最小可执行内核)
    • 内存布局,OpenSBI,elf和bin
    • 链接脚本和入口点
    • "真正的"入口点
    • 从SBI到stdio
    • Just make it
    • 项目组成和执行流
  • lab1: 断, 都可以断
    • 掉进兔子洞(中断入口点)
    • 中断处理程序
    • 滴答滴答(时钟中断)
    • 项目组成和执行流
  • lab2: 物理内存和页表
    • 内核初始映射
    • 物理内存管理
    • 页面分配算法
    • 项目组成和执行流
  • lab3: 缺页异常和页面置换
    • 扫清外围
    • 使用多级页表
    • 页面置换机制
    • FIFO置换算法
    • 项目组成和执行流
  • lab4: 进程管理
    • 进程与线程
    • 相关数据结构
    • 进程模块初始化
    • 进程切换
    • 项目组成和执行流
  • lab5: 用户程序
    • 用户程序
    • system call!
    • 中断处理
    • 项目组成和执行流
  • lab6: 进程调度
    • 再次认识进程切换
    • 调度算法框架
    • 项目组成和执行流
  • lab7: 同步互斥
    • 同步互斥的基本概念
    • 信号量
    • 条件变量与管程
    • 项目组成和执行流
  • lab8: 文件系统
    • 文件系统抽象层VFS
    • 硬盘文件系统SFS
    • 设备即文件
    • 从zhong duan 到 zhong duan
    • 项目组成和执行流
  • 练习题
    • lab1
    • lab2
    • lab3
    • lab4
    • lab5
    • lab6
    • lab7
    • lab8
  • 附录
    • makefile
由 GitBook 提供支持
在本页

这有帮助吗?

  1. lab7: 同步互斥

条件变量与管程

我们已经有了基本的同步互斥机制实现,下面让我们用这些机制来实现一个管程,从而解决哲学家就餐问题。

为什么要使用管程呢?引入管程相当于将底层的同步互斥机制封装了起来,对外提供已经经过同步的接口供进程使用,大大降低了并行进程开发的门槛。管程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:

  • 管程内部的共享变量

  • 管程内部的条件变量

  • 管程内部并发执行的进程

  • 对局部于管程内部的共享数据设置初始值的语句

由此可见,管程把需要互斥访问的变量直接包装了起来,对共享变量的访问只能通过管程提供的相应接口,方便了多进程的编写。但是管程只有同步互斥是不够的,可能需要条件变量。条件变量类似于信号量,只不过在信号量中进程等待某一个资源可用,而条件变量中进程等待条件变量相应的资源为真。条件变量的结构体如下:

typedef struct condvar{
    // 信号量
    semaphore_t sem;
    // 正在等待的线程数
    int count;
    // 自己属于哪一个管程
    monitor_t * owner;
} condvar_t;

我们主要需要实现两个函数:wait函数,等待某一个条件;signal函数,提醒某一个条件已经达成。具体实现比较简单,可以参考代码如下:

// wait
cv.count++;
if(monitor.next_count > 0)
   sem_signal(monitor.next);
else
   sem_signal(monitor.mutex);
sem_wait(cv.sem);
cv.count -- ;
// signal
if( cv.count > 0) {
   monitor.next_count ++;
   sem_signal(cv.sem);
   sem_wait(monitor.next);
   monitor.next_count -- ;
}

管程的内部实现如下所示:

typedef struct monitor{
    // 保证管程互斥访问的信号量
    semaphore_t mutex;
    // 里面放着正在等待进入管程执行的进程
    semaphore_t next;
    // 正在等待进入管程的进程数
    int next_count;
    // 条件变量
    condvar_t *cv;
} monitor_t;

条件变量cv被设置时,会使得当前在管程内的进程等待条件变量而睡眠,其他进程进入管程执行。当cv被唤醒的时候,之前等待这个条件变量的进程也会被唤醒,进入管程执行。由于管程内部只能由一个条件变量,所以通过设置next来维护下一个要运行的进程是哪一个。

使用了管程,我们的哲学家就餐问题可以被实现为如下:

monitor dp
{
    enum {THINKING, HUNGRY, EATING} state[5];
    condition self[5];

    void pickup(int i) {
        state[i] = HUNGRY;
        test(i);
        if (state[i] != EATING)
            self[i].wait_cv();
    }

    void putdown(int i) {
        state[i] = THINKING;
        test((i + 4) % 5);
        test((i + 1) % 5);
    }

    void test(int i) {
        if ((state[(i + 4) % 5] != EATING) &&
           (state[i] == HUNGRY) &&
           (state[(i + 1) % 5] != EATING)) {
              state[i] = EATING;
              self[i].signal_cv();
        }
    }

    initialization code() {
        for (int i = 0; i < 5; i++)
        state[i] = THINKING;
        }
}

具体的实现可以在sync/check_sync.c中找到。至此,我们实现并验证了ucore的同步互斥机制!

上一页信号量下一页项目组成和执行流

最后更新于5年前

这有帮助吗?